学生组织
除夕:岁月沉淀的华夏盛景,阖家共赴的新春之约
发布日期:2025-01-27 作者:赵晨 来源: 浏览量:点击:

         除夕,是华夏大地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其渊源可追溯至遥远的上古时期。那时,人们在岁末举行盛大仪式,用以除旧布新、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历经漫长岁月洗礼,除夕已然成为铭刻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文化符号,承载着阖家团圆的殷切期盼与对美好生活的炽热向往 。

除夕的习俗

一、贴春联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喜迎新春。现在的春联,都是纸张做的,其实在古时候,是由桃木做成的,叫作“桃符”,不叫春联。宋代王安石中的《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个“桃符”。后来纸张大量出现,人们才开始在纸张上写对联,叫作“春帖纸”,直到明代,才正式有了“春联”的称呼。

二、贴门神

         在过年的时候,除了贴对联,人们还会在大门上贴上门神,以求一家人的福寿康宁。门神一般是两个武将,戴着金盔金甲,一个手持钢鞭,一个手握银枪,或者拿着其他各种武器,怒目圆睁,相貌狰狞,随时准备为保护一家人而战斗。因为民间的大门一般是两扇门,所以就是两个门神,一边一个。几千年来,两个门神的版本很多,比如有赵公明、岳飞、韩世忠、杨宗保、穆桂英等等,都是些武艺高强、精忠报国的英雄。直到唐代以后,才出现了现在经常看到的版本:秦琼和尉迟恭。

三、贴福字

过年之前,在我国民间,家家户户的门上、墙上、门楣上,还会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祈福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吉祥如意。这个福字,往往都会倒过来贴,意思是说“幸福已经来到”、“福气已经到了”,为家人祈福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四、放鞭炮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眠于海底深处,一到春节的时候,就会出来寻找食物,伤害人类。这种怪兽非常凶猛,没有人能够制服,但却害怕“噼里啪啦”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发明了鞭炮,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燃放鞭炮,驱逐年兽。

五、团圆饭

除夕在民间也叫年三十、大年夜,是新年旧年更替的时候,所以在祭祖完毕后,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吃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团圆饭,代表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意思,所以家中的所有成员,即使出了远门,也要及时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如果有人实在不能回家,那也要将碗筷摆上,象征一家人团圆吉祥。

六、守岁

         除夕守岁,也叫“熬年”,也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大家在除夕都不睡觉,一直等到大年初一的早晨,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民间习俗,历史也很悠久,在西晋的《风土志》中,就有记载。守岁有两层含义:老年人守岁,有珍爱光阴的含义;年轻人守岁,有为延长父母寿命的含义。

        一年好景君莫忘,最是辞旧迎新晚!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守候,守候着过往,守候着未来,守候着团圆之美。除夕夜的美好,永远值得我们用心感受,细细品味,祝愿大家除夕之夜快乐无限!

Copyright © 2021-2022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9027497号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619号 邮编:271016 电话:0538-623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