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专业
(专业代码:101005)
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对康复的专业化和精准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国际康复教育标准衔接,实施“2+2”分方向培养模式,包括PT(Physical Therapy)方向、OT(Occupational Therapy)方向、ST(Speech Therapy)方向。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康复治疗基本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国际化视野,能在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该专业(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专业课程
核心课程:功能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学、理疗学、运动疗法技术学、康复评定学、作业治疗学 、理疗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心理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运动创伤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PT专业方向课程、OT专业方向课程、ST专业方向课程等。
专业特色
注重实践教学
1.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达80%以上,
2.专业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3.学生毕业考试采用笔试+技能操作的考核方式。
注重临床思维培养
1.开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课程,夯实医学理论基础,
2.开设见习课程,提高临床思维的认知,
3.专业课采用案例导入、案例讨论、模拟操作等形式的教学方法。
注重产学研结合
1.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组。
2.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运动康复专业
(专业代码:040206T)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的体育学、康复医学、医学技术学基础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一定国际化视野,能在各类康复医疗机构及运动队从事康复物理治疗和运动损伤防护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基本修业年限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为康复医学、体育学和医学技术。
核心课程包括运动医学、理疗学、运动创伤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
专业特色
山一大运动康复专业具有医学优势,特色为“医体融合”。
亮点:在学生技能方面,分别在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获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一等奖。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
(专业代码:101009T)
培养目标:
该专业主要是学习和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知识,具备各科疾病康复治疗和评价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国际化视野,能够胜任在医疗单位康复科、专科康复医院和社区康复中心、养老福利院等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物理治疗专业课程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运动生理学、肌动学、人体发育学、运动控制、临床医学概论、神经科学、康复心理学、物理治疗基础、理疗学、骨骼肌肉物理治疗、神经疾病物理治疗、儿童神经疾病物理治疗、心肺疾病物理治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老年健康与康复、妇女健康与康复等。
临床教学:由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践教学医院承担。
专业特色
注重实践教学
1.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达80%以上,
2.专业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3.学生毕业考试采用笔试+技能操作的考核方式。
注重临床思维培养
1.开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课程,夯实医学理论基础,
2.开设见习课程,提高临床思维的认知,
3.专业课采用案例导入、案例讨论、模拟操作等形式的教学方法。
注重产学研结合
1.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组。
2.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专业代码:040205)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医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在医院、体育科研机构、运动健康管理中心、运动队、社区养老院、疗养院、健身及体适能等相关产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健身指导、体适能训练、运动防护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医学、体育学、生物学
核心课程: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体育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科研方法、健康管理学。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大政方针和精神指引下,立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突出本专业医、体、生、研结合的特点,关注科学运动、运动能力提升、全民健康管理等研究热点,结合探索科学运动机理和助力全民树立“大健康”的理念,通过四年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形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独具特色的运动人体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Copyright © 2021-2022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9027497号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619号 邮编:271016 电话:0538-623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