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月7、8日或9日。"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一候凉风至:立秋以后的夜晚,温度下降比从前迅速,形成晚凉和晚风,就不再需要扇子的昼夜陪伴了,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写立秋,多用新秋。经历漫长闷热的夏天,一点点凉意,也足清新之感。"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仿佛夏天还在继续,一转眼,节气居然就到了立秋,只有晚间微凉的风,提醒着,立秋到了。
二候白露生: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清晨,大地上有雾气产生,袅袅淡雾尚未凝结成水珠,似轻纱笼罩。"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尚未凝滞,还能在清晨的阳光下滚动。
三候寒蝉鸣:寒蝉,蝉的一种,声音哀婉,不同于夏蝉的嘹亮,夏末秋初时会在树上鸣叫。"寒蝉",同时也是一个很诗意的名词,与蝉在诗中所代表的高洁不同,寒蝉通常表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如柳永的"寒蝉凄切"。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寒蝉之于秋天,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蝉儿晓知昼热夜凉,于是晚起早歇。虽在白天争相嘶鸣,但一日比一日减弱,秋的气息渐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