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当宋代诗人刘翰笔下的立秋之景穿越千年而来,我们也在不经意间,与这个充满诗意与转变的节气撞了个满怀。

(图片由AI生成)
夏色将收,秋韵初临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北京时间 2025 年 8 月 7 日将迎来立秋节气。虽然此时盛夏的暑热尚未完全消散,但大自然已然悄悄开启了季节更替的进程,一幅关于秋的画卷正缓缓铺展。
传承千年,立秋习俗
啃秋
“啃秋”,也叫“咬秋”。在立秋这天,人们会吃西瓜、香瓜等瓜果。在过去,人们认为立秋后天气转凉,吃凉性的西瓜可以防止秋燥,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现在,啃秋更多的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人们在瓜甜果香中,感受着立秋的喜悦,也期盼着日子能像这瓜果一样甜蜜。
秋社
秋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这一天,人们会备上丰盛的祭品,祭祀土地神,以感谢土地神在过去一年里的庇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虽然这种祭祀活动在一些地方已经简化或消失,但秋社所蕴含的感恩自然、珍惜粮食的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顺应时节,秋日养生
饮食调养
饮食上,应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秋燥。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如葡萄、石榴、柚子等,有助于收敛肺气。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以滋养肺部,预防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干等症状。
起居调整
立秋后,应早睡早起,顺应阳气的收敛和阴气的生长。早起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早睡则有利于养阴。此外,还要注意增减衣物,虽然此时暑热未消,但早晚温差逐渐加大,不宜再像夏天那样赤膊露体,以防着凉感冒。
运动保健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立秋后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调节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立秋,是一场与自然的约定,是一次生活节奏的调整,更是一段充满希望与收获的旅程。让我们在这个立秋时节,感受自然的变化,传承古老的习俗,调养好身心,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美好的秋天。